专业分析!在中国式家庭伦理片中,导演是如何处理时间的跨度?

时间:2020-05-20 14:17:58阅读:705
前言:宋末词人蒋捷曾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写下:“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来感叹时间逝去的悄无声息。时间这个词在学术上的释义为,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它包含着时刻和

      前言:

      宋末词人蒋捷曾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写下:“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来感叹时间逝去的悄无声息。

      时间这个词在学术上的释义为,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它包含着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它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务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其实时间这个词自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便成为浩繁作家笔下的的对象,他们既愤慨于它的无情,却又惊叹于它的神奇。

      电影亦是如此,可是由于它本身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导演们通常将时间分为压缩的时间、被尊重的时间、被取消的时间、被打乱的时间,这几类来进行分镜头、蒙太奇、镜头场景的切换以及闪回镜头上的处理。

      而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近年来作为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贾樟柯、王小帅的电影一向专注于表达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特定时期,中国百姓的普通生活和感情变迁,他们以此为创作契机导演的《山河故人》和《矢志不移》,便是作为中国式家庭伦理片展现出对时间跨度处理的典型代表

      正如他们所言:

      “我觉得时间还是挺厉害的,它让一张白纸一样的人,逐渐有了雄厚的人生阅历。时间给我们这些复杂的感受,它也启发我拍了一部故事片,那就是《山河故人》,这部电影通过比较漫长的时间讲述,把焦点放在人的情感上”;

      “我现在50多岁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之间的变化,所以我一向想拍反应两三个家庭变化的影像,因而就把这两个结合,想通过时间来展现人生起伏、变化无常。”

      一、故事上的处理

      故事的结构安排和人物安排来看这两部影片,两者都采用了多线并置的叙事方式,以人物串联起故事:《山河故人》是以跨越26年的篇幅,表现三个山西汾阳青年,判然差别的人生;而《地久天长》,则聚焦于内蒙包头的三组家庭30年的故事。

      同时,这些主人公也极具代表性:张晋生和沈英明家庭,代表了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社会群体;梁建军和刘耀君家庭是固守古代,缺乏开拓意识的社会底层代表;开个别加油站的沈涛和早年在广州、海南等地闯荡过的新建夫妇,则是生活安稳的中产阶级代表。

      可以说,导演如此的处理方式,是在将叙事的时间宽度拓展的同时,把社会广度完全拉满,用更具有普适性、更能给激发观众普遍感动的阶层包容力,来带动他们对于时间流逝、白云苍狗的思考,并且发生共鸣与认同。

      这不是在那个年代里呼风唤雨的商界传奇;也不是奋身投身于社会建设的时代楷模;不是色彩鲜明的大人物列传;只是每一个小家的柴米油盐。

      就像贾樟柯、王小帅等第六代影人所追求的,他们自创作阶段起,就一向致力于站在民间立场以影像的方式记录时代与历史,他们坚信这是属于人们最纯粹而原始的感情,电影需要背负这样的使命。

      二、镜头上的处理

      众所周知,以贾樟柯、王小帅为第六代影人,是长镜头的'狂热爱好者',而这一点从他们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来看,其实不难理解。

      对于长镜头来说,固定不变的开麦拉位、固定不变的镜头光轴和焦距,加之与观众视线相符的平视镜头,在带给观众一种静观生活的视觉体验的同时,客观地记录和反应了静态环境中被摄主体的状态和变化。

      以长镜头,来展现时间跨度的方法可以说是分镜头、蒙太奇、镜头场景的切换,以及闪回镜头等,这些古代且普遍的方法中,最为平庸笨拙的了,可是导演却用事实效果确实说明了,长镜头美学意义的更多可能性:

      (1)朴素的拍摄方法,衬托了现实中朴素的生活,没有拍摄和后期上花哨的改变,影片的加工痕迹微不成寻,每一个时间段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被完整地呈现出来,保证时间跨度虽大但却真实可感

      (2)客观的视角,极大程度地削弱了观众的自我存在感,使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当中,与影片中的人物共呼吸、同命运。时间虽然在流逝,但因为影片极强的代入感观众轻易不会察觉。

      这样的镜头处理方式,使得这种家庭伦理片能够更加凸显中国普通百姓的普遍品质——温柔内敛,慢慢地诉说时间的流逝,平静却有力。

      三、主题上的处理

      孔子在《论语》中写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山河故人》和《地久天长》是贾樟柯和王小帅在五十岁左右完成的作品,影片中的人物最终年纪也是五十岁上下,《地久天长》中的男主人公刘耀军曾说过:“这就是命,我也认了”。

      所谓'知天命'是对无论快乐还是痛苦的人生结果的坦然接受,是一种不再难堪自己的心灵超越以及精神飞升,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庸之美'、'中和之美'是吻合的。在这样一种哲学精神的主导下,'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便成为两部影片的共同美学风格

      而对于影片中时间跨度的展现方式,便深受这一主题的影响,观众在回味影片中每一小我物身上的岁月痕迹时,更多地体会到是一种淡淡的无奈,差别于《美国往事》和《阿甘正传》中主人公的巨大改变,从而给观众带来一些类似于热血、励志这种绝对的观影导向。

      这两部影片在客观真实地展现,属于某一时间段中国的生活面貌的同时,于观众情感导向上没有进行刻意的引领。这是属于中国这一类型电影,基于这样的文化基础和思想认同上独特的处理方式。

      四、同题材电影的发展

      王小帅曾在采访中说道的:'《地久天长》要展现的就是生命的无常感和时间的流逝感'。'地久天长'一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矢志不移,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