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多次,曾经的“影帝”如今的“怪兽”

时间:2020-05-18 21:49:45阅读:3607
我昨天发了一条微博。我问大家,你还记得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间吗?大家都很踊跃的参与其中,在评论中「控诉」疫情阻隔了我们与电影院的亲密接触。最近也屡次有「好消息」说影院不日将要重启,让我们期待。我
  •   一辆命案现场的大巴突现无人区,车上乘客集体失忆并连续不断离奇命丧于此,只剩一名8岁小女孩和五位她口中自…

我昨天发了一条微博。

我问大家,你还记得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间吗?

大家都很踊跃的参与其中,在评论中「控诉」疫情阻隔了我们与电影院的亲密接触。

最近也屡次有「好消息」说影院不日将要重启,让我们期待。

我与一些朋友们聊起,我说是否是电影院开门后你们就马上去看电影?

他们没有马上回答,只是淡淡地说:再说吧。看上什么片。

我知道,虽然我们与影院隔离120天,虽然我们还有很多对于电影的热情,但是有些改变已经悄然发生。

就好像灭霸的无限手套打了一个响指,世界即刻重组。

而在现实世界,这样的重组来自于我们的习惯的改变。至于这样的改变是什么,我后面再说。

今天给大家推荐母亲节前夕在「移动电影院」最新上映的——

我来自纽约

看海报,观众最熟悉的,一个是狄龙,另一个是宣萱。

看到狄龙,每个年代的观众都有一个反应。

80后印象深刻的是风姿潇洒的楚留香。

90后印象深刻的是义薄云天的宋子豪,《英雄本色》里面张国荣的哥哥。

但是在00后,甚至是10后眼中,他是《我来自纽约》里面的一个「怪物」。

「怪物」这个词太过于刺耳,以至于我在看《我来自纽约》时候一度眼泪模糊了视线。

个中滋味,港片迷都有体会。

这里面是我们不行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

英雄迟暮变成了人人嫌弃的怪物。

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当」。

在片中,狄龙饰演一个父亲,同时也是一个外公。

他和女儿宣萱因为缺乏沟通或者更准确的是不懂得如何沟通而产生巨大的隔阂,女儿远渡重洋,读墨客子。

外孙女回归,带着偏见和不睬解,在一个屋檐下如何消弭这些「傲慢和偏激」。

《我来自纽约》围绕这三小我的关系展开。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中国式关系。

女儿爱上一贫如洗的艺术家,并偷偷怀孕。

作为父亲,愤怒,不睬解,粗暴的干预都是「情理当中」。

这个「情理当中」有父亲自身的局限,同时也有他身上「规矩」的体现。

在片中,狄龙是当地一个武术师傅,平时行医习武,打的一手好的咏春,「规矩」自然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他这小我物的时代感。

这种时代感,在我看来,很过时。

但是,在哪个子女的眼中,父亲又不是「过时」的?

所以女儿毅然决然出走换来的是父亲那一句“如果你走,就再也不要回来”。

但是父亲啊,如果你是父亲,你就理解了这一句话。

这是一句气话啊,因为在此刻,他在父女关系中已经完全没有了话语权,那个曾经他如此捧在手心的女儿,现在就要和另外一个男人私奔,弃他远去了。然而,这个男人,在父亲看来无法保障她的幸福,后来事实证明如此。

他老了,嘴笨,说但是,急了,就说出“你走了,就不要回来”。

这句话,他知道分量有多重,但是这是父亲最后的底牌啊。

他打了她。同时也把自己的心打碎了。

女儿还是走了。

十年后,女儿带着他的外孙女回来了。

我们了解了前情,就很想知道,外孙女如何和这位「父亲」相处。

故事设计很巧妙,妈妈工作要离开,外孙女不行反面「父亲」一路生活。

文化差异,饮食习惯,一个老古董,一个弄潮儿,随时能引爆。

但是作为观众,我知道,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是给这位「父亲」再一次机会。

如果你现在是个小孩子,让我再好好爱你一次。

是父亲的「自我救赎」,也是女儿和父亲的「和解」。

而两小我之间的纽带就是这个来自纽约的外孙女。

第一天晚上,外孙女在房间玩手机,狄龙推门而入,是一个蒙太奇,画面回到了父亲和女儿争吵的那一晚。

这个镜头暗示很强烈,仿佛开启了一个平行时空。

如果重来一次,我们将如何相处。

但是那些酿成的遗憾和伤痛,又怎么能在一晚上愈合呢?

所以在以后的剧情当中,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碰撞」。

比如外公对外孙女的「约法三章」:

1、尊敬长辈。2、穿着得体,上面不行露,下面不行短。3、要有规矩,食不言寝不语。

难吗?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太容易了,但是对于这个来自纽约的孩子,难吗?难。

这就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与其说来自两个国家,还不如说是来自父亲和女儿的代沟。

这几乎是一个父亲的本能。

我们的父亲总是希望在能保护自己,能教育自己的时候,把好的工具都传授给你,因为总有一天我们将要分离。

父亲为何要「约法三章」?

因为这样,你就不会吃亏。

有错吗?没错。

但是外孙女不懂这些。

这是鸡同鸭讲。

但是这种鸡同鸭讲的过程也是给彼此慢慢建立「共情」的时刻。

「共情」是一切和解的基石。

说一个瞬间。

外公做了一碗福建面,外孙女嫌弃说太黑了,很恶心,但是当外公说起这碗面背后的故事,外孙女说,吃面不得用筷子吗?

于是外公把刀叉拿走换来筷子。

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处理。

剧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在若无其事中把改变藏在剧情当中。

筷子,中国文化。外孙女自动提出要筷子,接受中国文化的开始。

爷孙关系,第一次破冰,外孙女对外公有了「共情力」。

厉害。

另外一次,街头斗小混混,外公和外孙女两小我一路耍了一套功夫。

说实话,那一幕出现在这部电影中,相当的突兀,毫无来由,非常的无厘头。

但是,在我看来,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高光时刻。

那是港片时代的一次还魂,或许是对狄龙那个武侠片时代的一次致敬。

所以,当外孙女也打出一个套路,我看着电影都乐了。

功夫,中国名片,外孙女打的有模有样,一次有目共睹的传承。

自此,爷孙关系升温,从陌生抗拒到敞开心扉。也让电影走向温情。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