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卫·里恩,还有谁能拍出这样的史诗电影?

时间:2020-05-16 18:59:04阅读:2816
我开始敢于设想也许我是一个艺术家文|Yogen(上海)编|兰礼(上海)很少有导演如此天才地使用大银幕;也很少有导演一以贯之赋予他影片中的角色以史诗般的悲剧性格:勇气、高贵、敏感、脆弱、痛苦。只有大卫
    • 大卫

      2554
      男DJ
      天津新闻广播主持人大卫

    我开始敢于设想也许我是一个艺术家

    文|Yogen(上海)

    编|兰礼(上海)

    很少有导演如此天才地使用大银幕;

    也很少有导演一以贯之赋予他影片中的角色以

    史诗般的悲剧性格:

    勇气、高贵、敏感、脆弱、痛苦

    只有大卫·里恩。

    大卫·里恩

    1908.3.25-1991.4.16

    1908年,电影即将成为英国市民娱乐中不成或缺的新成分,电影院被陆续建起来,并且有着不成阻挡的势头。一切在改变却又平静如常,没有人会给南部郊区一个没没无闻的村庄里新生的男婴更多关注。

    如同毫不起眼的村庄,里恩在这里度过了他平淡的童年,20世纪初的英国,最普通却又最让电影爱好者羡慕的一代。剧院中的无声电影,黑暗中滋生神秘,里恩出生于这样的时代,他们敬畏电影院如同这艺术殿堂里有神明,在他们看来,电影院甚至比宫殿更宏伟——租金比电唱机的价格还要便宜,屏幕却比电视更方便。

    再后来,里恩入学,对自然和摄影的兴趣日渐浓厚,19岁时进入高蒙电影公司。

    现在,里恩的经历已是一段传奇。电影作为工业线上的产品,直接面对基于经济效益(票房)的市场评估和基于美学价值的从业者评论,然而,里恩的电影常常能两者兼顾,同时得到奥斯卡的青睐和市场发行的成功,获得电影史上很多导演无法到达的地位。

    对于里恩的评价,“独断、独裁”是常见的词语。然而,在成为一名誉满欧美的导演之前,他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合作(对于他本人和合作人而言大概都是一段折磨的回忆)。最初他是一名剪辑师,后来开始执导电影,前四部都与Noel Coward保持密切的合作。在大都数时候,“严谨”根植于里恩的生活细节中,这也许来自幼年时严酷的家庭教育。

    对于大卫·里恩的赞誉从《阿拉伯的劳伦斯》开始。如果你曾看过他的电影,怎么能忘记这样的画面?

    湛蓝的眼睛,身着飘逸的白色长袍,腰间系着金色腰带和匕首,背影似乎要融入沙漠的劳伦斯……

    电影重塑我们的视觉体验,在大荧幕上才能出现美的奇迹。悲哀的是,若干年后,里恩秉持的美的教义,被观众和市场逐渐抛弃。他死于1991年,那时iPhone还没有出现,是否是应该谢天谢地。

    里恩在文学作品中寻找艺术感,在电影中执着追求美学上的自由。经济上的成功、好莱坞资本的青睐,都让他获得很多导演都不具备的艺术创作自由。

    里恩毕生的作品,都呈现为一种连贯的风格,一个具有小我世界观的作者导演,即使他的电影画面、结构、叙事方法和传达的感觉并非并世无双。

    你可以把里恩和同时代的其他电影制作人作比较:他早期的黑白图像与雷克斯·英格拉姆(里恩非常敬佩的一名导演),他的“浪漫”风景与希区柯克,他的史诗叙事与安东尼·曼,他经济上的成就与雷诺阿,他不竭争夺在电影中呈现自我与其他所有的独立电影制作者……

    即使这样,在所谓的电影阶层中寻找里恩的位置是不容易且没有意义的。克劳德·夏布罗尔(Claude Chabrol)曾表示,他和里恩是仅有的为了拍摄一个电影画面,愿意“永远”等待完美落日的导演,但他的“永远”是几天,而里恩是几个月。

    但里恩对自己永远谦虚。他常常谈起自己在拍摄时的犹豫未定,他的敏感和脆弱,他对完美的追求和对自我的怀疑,有时也责备自己在前期花费太多时间,却把筹备工作弄得一团糟。对待电影,他是如此不寒而栗,他在1947年就写了一本关于电影技术的书,但却在工作了50多年以后,才认为自己可能是“一个艺术家”。

    最终,无论是剪辑师的经历还是个性怪癖,都无损于他事实上对电影的馈赠:平生创作了十六部影片。

    在里恩导演生涯的前十年(1942-1952),他完成了九部电影的创作,却又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只交出了七部作品。这部分是由于电影产业的转变,随着预算增加和拍摄日程的延长,对于任何一名导演来说,一年完成一部作品都是很困难的。但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导演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保持每年创作一部电影的速度。对于里恩来说,他的前期准备就耗时数月至数年不等,而花在拍摄上的时间从数周延长到数月。很少有导演两部作品之间的间隔长达14年,但里恩在1970年交出《雷恩的女儿》以后,直到1984年才完成《印度之行》。他花了6年时间准备一部根据康拉德小说《Nostromo》改编的电影,却在拍摄计划开始前的几周死于癌症,这也是他最后一部未完成的影片。

    里恩在电影行业树立传奇的地位,仅仅用了8年时间,从1957年的《桂河大桥》,到19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以及1965年的《日瓦戈医生》,三部影片在全球获得丰厚的票房收入,赢得21项奥斯卡奖项,但这些还不及够让他成为出色的伟大的导演。因此,从1957年至今,里恩被认为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电影制作人。

    《桂河大桥》和《阿拉伯的劳伦斯》是男性的世界,即使是《日瓦戈的医生》,也旱见女性出场,一向以来,里恩被认为在男性小我英雄主主义精神上倾注了更多笔墨。事实上,里恩执导的最后两部电影的首要角色都是女性,甚至在他的十六部电影中,至少有七部以女性为中间——《相知恨晚》(1945),《深情的朋友》(1949),《梅特林》(1950),《霍布森的选择》(1954),《艳阳天》(1955),《雷恩的女儿》和《印度之行》。

    里恩的电影主题,或者说世界观,是通过影片中的男女角色呈现的。虽然是差别的电影,但那些角色具有精神上的相似性,即使相隔40年也能让人从中窥之一二。他们的名字可能是Laura Jessen, Mary Justin, Maggie Hobson, Jane Hudson,男人或女人。里恩电影的主角大多具有史诗般的造梦者色彩,他们期望世界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改变。当其他人为他们的梦想而死,或者受到亲人反对时,他们也会质疑自己。那些想改变世俗世界的人,往往被命运赋予悲哀的结局。

    里恩所塑造的角色身上宿命般的不幸,大多是由于其本身以自我为中间的性格缺陷,这导致他们无法看清眼前的事实。

    在《桂河大桥》中,无论接受了多少关于纪律、协作的教育,尼克尔森的战友或者敌人,都无法真正理解他建造大桥的动机。

    在《雷恩的女儿》中,罗茜·雷恩对浪漫的渴求被她未来的丈夫简单概括了出来:“你看到一枚硬币大小的镜子,却把它误认为太阳。”查尔斯接着说:“我让你知道了拜伦、贝多芬,但我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小我,我只是我自己。”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