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德华入驻抖音,粉丝很快冲到快5000万!论国民喜爱度,真的不能不服。
我想起和刘德华有关的两个女人。
一个是杨丽娟,一个是喻可欣;一个是歌迷,一个是前女友。
她们都因为他而疯狂,执迷,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巨大的伤口,一段醒不来的梦幻,一声悲壮的叹息。
杨丽娟从16岁时开始迷恋刘德华,她收集关于他的一切资料,守着电视机看他所有的演唱会,墙上贴满从杂志上剪下来的他的海报,还发誓说“见不到刘德华,我绝不嫁人。”
为了帮她追星,父亲卖掉了房子,甚至想过要卖肾,“这样就能够得到一笔钱,满足娃娃去香港找他。”
2007年,杨丽娟终于在歌迷会上见到了刘德华,但她朝思暮想了十几年与他单独相处的情景并没有实现,匆匆合影以后,他就消失于人潮。
杨丽娟彻底崩溃了。
第二天,杨丽娟的父亲留下遗书后跳海自杀。
这件事曾经把刘德华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刘德华本人也非常震惊和悲痛,一度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父亲的死并没有让当时的杨丽娟幡然醒悟,她变得更加疯狂,去香港找刘德华居住的小区,挨家挨户地敲门,并放言说,“我这辈子就喜欢他一小我,其他人对我没有意义!”
时间又过去了十几年。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则采访,视频里40岁的杨丽娟变得成熟柔软了,也精致了很多。她仍然单身,跟母亲一路生活。
她在一家超市做销售,面对镜头会有点害羞,提起往事还会有无法控制的偏执和激动,坚持认为父亲的死不是她一小我的错。
喻可欣是刘德华唯一承认过的前女友。
八十年代初,他们相识的时候,刘德华从香港到台湾,在张彻的《上海滩十三太保》里客串演出。
彼时,两小我都初出茅庐,都年轻又热烈,都捧着一颗滚烫的真心,相识几天就陷入热恋,还曾约定过结婚。可这段感情只维系了三年,分手以后,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喻可欣陷入抑郁和疯狂。
2005年,她在自传《情海星空:我与刘德华》里回忆往事,说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为了彻底放下”。
我用一个晚上读完这本回忆录,真是惊叹啊,时隔20年,两小我相处的细节,说过的话,以及那些怦然心动的瞬间,竟然在她的笔下像电影一样一帧帧放映出来。
喻可欣的回忆里,刘德华是一个“魔咒”,是她后来悲情人生的“始作俑者”——
她放弃与邵氏合作的机会,因为刘德华;她推掉《英雄本色》的片约,因为刘德华不喜欢她跟张国荣搭戏;她离开香港演艺圈,还是因为刘德华,她要离开伤心地,所有的人生计划,奇迹和前途,都要为这一段旷世情伤让路。
这本回忆录当然只是喻可欣的“一面之词”,真假难辨,出版之时也为她招致很多的骂名。
她放不下,因而心里的伤口慢慢长成了癌,她放弃医治,在余生里不但折磨自己,也折磨着别人。
她写书,接受记者采访,爆料跟刘德华有关的隐私,越爆料越露骨。她控诉他的冷漠,又希望他捐精给自己生个小孩。
她一遍遍地,诲人不倦地回忆那一场恋爱,一次次重温那个梦境,明知道是徒劳也不肯意醒来。
近年来,不竭有网友爆料说喻可欣嫁给了刘德华的替身,被当事人否认,真相不得而知。
用平生的时间,活在对一小我的痴迷和执念里,金庸的小说也不乏这样的故事。比如“一见杨过误终生”的郭襄,比如因为受过情伤变成杀人女魔头的李莫愁。
起初,我不太理解这样的“丧尽天良”,哪怕打着爱情的旗号,也难免令人望而却步,执念深重,就变成了疯魔。
可现在我好像有点理解了杨丽娟和喻可欣。
她们人生最大的挫折,并不是刘德华带来的,而是因为自己偏执的性格。她们是自己性格的受害者。
杨丽娟很小就退学了,父亲的溺爱助长了她的偏执和对这个世界非理性的认知。
喻可欣是不甘心,又无法与自己和解。当年她自动提出的分手,却又对此耿耿于怀。
这样的性格在奇迹上也是一样。1997年复出拍《花花公子》的封面,卖出25万册的好成绩,借此杀回娱乐圈,得到王晶导演的约片,可她“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最后戏没有拍成。
痴迷于一段往事,或者一个遥远的人,其实可能与爱无关。我也是后来才明了,这样的人,自我和内心力量感微弱,才会将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投射到一个偶像或一个完美的情人身上。
执念说到底,是思维的自我囚禁,是弱小与狭隘的产品。所以我常常说,人要活得强大和开阔,才会懂得这个世界辽阔,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人生都不会没有出口。
想对杨丽娟和喻可欣说:刘德华没有错,刘德华“不值得”。任何人与事,都不值得你毁掉自己的人生,它本应该是雄厚的,充满选择的。
唯愿,余生好好爱自己,获得平静和真实的智慧。
(本文主体部分为旧稿, 存个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