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21年跨年钟声的响起,2020年正式成为过去式,这一年多灾多难,电影市场也精神萎顿。
最典型的就是去年的贺岁档,票房大盘一度低到冰点,几部大片轮番刺激都带不起来。
好在年底《温暖的抱抱》和《送你一朵小红花》压哨上映,把大盘带到了6亿+,总算给贺岁档挽回了一点颜面。
有人很纳闷:《小红花》也好《抱抱》也罢,都是低成本剧情类电影,在制作、阵容、场面上都远不如投资1.5亿的《拆弹2》,为何它俩能带票房《拆弹2》却不可呢?
其实答案还是很明显的:观影人群变了。
我分析了贺岁档几部大片的观影人群,得出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结论:男人都不爱看电影了。
拿《小红花》来说,首日票房2.4亿,国产片影史排名第3。
它的观影人群就很具代表性:女性占比86.1%,男的只有13.9。
说明了什么?
说明《小红花》首日票房首要是靠粉丝撑起来的,至少是带动起来的。
同样豆瓣评分7.9,对比一下《拆弹》的评分结构就不难得出结论了:
《拆弹2》4星以上的评分占比77%,《小红花》只有69.8%,但后者5星占比比《拆弹2》多了10个点,评分就持平了。
再来看《温暖的抱抱》:
女性占比72.3%,男性占比27.7%,同样是一边倒的情况。
但《抱抱》没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所以豆瓣评分第一天就扑街了,只有5.6。
郭敬明的《晴雅集》豆瓣评分只有5.1,居然跟《拆弹2》打得有来有回,秘密也在观影人群:
女性占比77.2%,男的22.8%,只有前者的1/3。
豆瓣9.0的口碑力作《心灵奇旅》,观影人群同样是女性占绝对占比:
还是郭敬明的作品,12月初上映的《如果声音不记得》,豆瓣4.1票房却超过3亿,还是女性观众占大多数:
整个贺岁档真正男女均衡的只有一部《拆弹2》,男生女生几乎55开:
但也正因如此,《拆弹2》在口碑大爆全网好评的情况下票房始终大爆不起来,带动大盘的能力也远远不如《小红花》和《抱抱》。
观察这6部电影不难得出结论: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男人都不怎么去电影院了。
那么问题来了:2020年,是谁把男性观众“赶”出了电影院?
是收入,是质量,是压力,还是其他因素?
这就跟观影人群的两大特点直接相关了——有钱、有闲。
绝大多数男人既没钱,也没闲。
相对来说女人就好多了,有钱,也有闲。
这里的“钱”指的是愿意花的钱,不是说收入。
比如男人一个月挣5000,他要存钱买房子买车子,要养家存积蓄,舍不得花,就不肯在休闲活动上花钱。
女人一个月挣5000她能花4000,月底搞欠好还能结余4000……
但真实的票房大爆还得靠全民观影,怎么把男观众拉回电影院才是票房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