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营撩妹,打哭纳粹?俄罗斯变身战斗民族,或只差一辆坦克

时间:1970-01-01 08:00:00阅读:3728
或许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俄罗斯电影了。还记得去年让无数小伙伴热血沸腾的体育电影《绝杀慕尼黑》吗?在近日热映的电影中,《猎杀T34》成为了院线为数不多的硬核战争片。这部由俄罗斯出品制作的力作,
  • 电影根据体育汗青中著名的传奇真实事务改编,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了连结了36…

或许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俄罗斯电影了。还记得去年让无数小伙伴慷慨激昂的体育电影《绝杀慕尼黑》吗?

在近日热映的电影中,《猎杀T34》成为了院线为数不多的硬核战争片。这部由俄罗斯出品制作的力作,很好融合了小我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且在结尾升华了整部电影的核心价值。

俄罗斯电影人用出色的掌控力做出了一部又一部精品,无疑值得国内同类型电影学习。到底主旋律电影该怎么拍,或许俄罗斯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高水准的战争场面

如果只把它当成一部类型片来看,《猎杀T34》同样很好的完成了自我表达。我们之所以称俄罗斯为战斗民族除了本身的凶猛以外,对于兵器和装备的使用,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得极尽描摹。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德军的铁骑正一步步逼近莫斯科;一贯以军事机械化闻名的纳粹军团,欲通过装甲部队直接碾压莫斯科。

然而俄罗斯的顽强和坚韧,完全让德国人始料未及。在雪窖冰天的优势下,俄罗斯坦克反而成为了旗开得胜的奇兵,曾被打到零散的坦克部队,在危急时刻重整旗鼓。

坦克对决也成为了电影的重头戏。在两场苏德坦克的对决当中,作为俄罗斯的王牌部队,成功利用天时人地相宜等三方面的优势,多次展现了主角们高超的技巧才能。

首先,冰雪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主场优势。在房屋和冰雪的隐蔽下,俄罗斯坦克T34得以进行很好的隐蔽,而利用地形特点进行奇袭,瞬间打了个的国人措手不及。

其次,协作水准和人员配备占据了极大地优势。或许关注细节的小伙伴们会注意到,俄罗斯的坦克由四人操纵完成,指挥官、驾驶员、发射手和装弹员的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反观德国人的坦克则一般由驾驶员和攻击手两名,人员的无法替补,协作程度的低配,显然在技术层面无法和俄军相比。

最后,T34的坦克小队成功了用了地形优势。虽然为坦克大战,但是就地形来看并非集中于俄罗斯一个战场。

除了开篇的雪地大战以外,后续的草地、森林皆成为了坦克展现威力的环境,甚以至于到了后段巷战和石桥对决,进一步提升了电影的可看度。

在这部电影中,因为T34的存在,让每一座房屋、每一个草垛和每一片森林变得十分有灵性,都可以称为坦克的隐蔽之所。

T34通过一次又一次角度刁钻的走位和精准的打击,一次又一次消灭对方的坦克,这样既阻挡了纳粹侵略的步伐,更击碎了德国人陆军装备优势的美梦。

甚至可以夸张一点来说, 给战斗民族一辆坦克,他们就能征服全宇宙!

特效的出色运用

要说《猎杀T34》的特效,就不能不说早前俄罗斯的科幻巨制《守夜人》系列。在这样一部大制作中,我们甚至领略到不输于好莱坞的特效水准。

而近几年为了对抗好莱坞超级英雄题材的类型化涌入,俄罗斯又推出了一部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守护者:世纪纪元》,也让我们见证了彼国电影工业的长足进步。

直到《猎杀T34》,俄罗斯电影工业更恰到好处运用到了战争题材当中,调度、剪辑和特效的完美结合,让《猎杀T34》显得精致和高水准。

从细节来看,《猎杀T34》在特效上毫不含糊,且在出色的镜头掌控下,很好把慢镜和3D合成集合在了一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炮弹运行的轨迹,致使每一场坦克大战都显得惊心动魄。

通过细致入微的展现,炮弹的轨迹被精细化处理。 在打出去的那一刻,慢镜头跟着炮弹轨迹,给我们强烈的真实感。

原本宏观的热兵器大战经过类似的处理,反而显得直观无比。而当炮弹打中目标、打穿坦克之时,细节所展现的震撼力更燃起了观众的情绪。情绪上的共鸣,在非五毛特效的加持下,既提升了总体的制作效果,又点燃了战争的感染力。

对于战争的展现,显然不单单局限于细节。装甲车厢内外的切换、敌我视角的转换、全景和近景的调度,更让观众见证了其出色的调度功底。

在我们足以聚焦战争带来的焦灼感和紧张感,我们更可以随着主角们的情绪,感受其在特殊环境下,所展现的复杂人格和超凡的品质。

情感升华伴随着一次次敌我比武,在钢铁碰撞的背后,更让我们触摸到角色的细微感知和波动。显然《猎杀T34》做到了宏观和微观的兼顾,专业水准可想而知。

战争以外的人性考量

《猎杀T34》之所以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片,除了以上优势以外,跳脱民族情感以外的人性考量成为了电影升华的核心动力所在。

早在《决杀慕尼黑 》中,我们能感受到明显的立场志向和浓郁的民族情感。可是到了《猎杀T34》以后,民族情绪则被进一步淡化,人性本真的正义和善良成为了其展现的真正价值。

当然在一场战争中,从祖国荣誉感和军人的爱国情感来看,尼古拉的坦克小队在开篇连续击中德军坦克的瞬间,欢呼和兴奋无可厚非。

然而在成为战俘那一刻,到从战俘营生活的3年,尼古拉的价值无疑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因为他见证了无数的生死、见证了生存的卑微,反而认清了战争的本质。

如果杀戮无法停止,战争将绵延无休。比起相互杀戮和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对每个生命个别的保全,以及如何在绝望中求生,却成为了电影所呈现的最终议题。

而《猎杀T34》的反套路,超脱了战争的敌对关系,爱情的适当嵌入雄厚了主角本身的存活价值。爱情的发生,必然程度上冲淡了战争的残酷气息。

后来,通过尼古拉的一系列取舍抉择,更把生存议题上升到人道主义的层面,凸显了电影的高尚道德价值。

即便后续观众抛弃了原本的恩怨对决和阵营立场,从人的生存权角度来考量,主角的出逃更遵循了生命的基本议题,坦克此时从杀戮机器便为求生的利器,这一微妙的转变,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其实在战争和反人性的大背景下,活下去显得无比珍贵和有意义。《猎杀T34》中通过细节的展现,把反战的情绪微妙的融入进了敌我双方的交换当中。

难得的是,尼古拉把其人道主义的感召不但感染给了队友和情人,结尾处对于对手的宽容,更拔高了电影的内涵。

最终,在灭绝人性的战争大背景下,这位德国宿敌自己却没有放过自己。或许他深知,即便此次被对手得救,最终面临的,依然是死神的惩罚。

在看似正邪的石桥决战背后,更是生存和灭绝之间的对决。最终,人性的求生意志战胜了死神,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猎杀T34》有很强的主角光环效应。但是立场的宏大稀释了主角光环的对抗性。

同样,主角光环需要对抗的并非仅仅是德国人,而是一场无意义的、摧毁人性的战争。只有这样才显得有价值、有感召意义。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