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郭敬明带着范冰冰 、 吴亦凡 、 陈学冬 、 陈伟霆 、郭采洁 、杨幂、林允、 严屹宽 、 李治廷 、王源 、汪铎等一群流量明星的电影《爵迹》在上映以后,引来了很多网友和影评人的口诛笔伐。
豆瓣上,一半以上的人给了1星差评。
然而,对于深谙市场规律的小四来说,这还没有结束。
所以,就有了《冷血狂宴》的网映。
01,
对的,《冷血狂宴》就是那个《爵迹2》。
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可谓是充满了争议,最大的争议便是女主角范冰冰的镜头被全部删减。
脸部则运用了AI技术换成了另外一小我的脸,只剩下鬼山莲泉还能听出来是范冰冰的声音。
换完脸以后,电影总归要上映吧。
《冷血狂宴》选择的是直接上映流媒体,去掉了院线上映的流程,这也并不料外。
郭敬明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搁置了几年的电影,既然口碑不行被大众认可,那么做成纯粹的粉丝向电影,也不失为一种挽回损失的方式。
于是,就有了会员12元,非会员24元的超高点播费,和院线电影基本持平。
那么,很多人也许会奇怪,谁会花20多钱买一部这样的电影呢?
还真有人买。
不喜欢看的观众对此嗤之以鼻,不理不理,喜欢氪金的粉丝,对于她们来说,为流量明星花12块钱,也完全能够支付得起。
反正拍得再烂都有流量粉丝原因氪金的,“割一波韭菜”而已。
就如同央视评论员谭飞说的那样。
郭敬明其实是“郭精明”,电影起了一个有流量的名字,加上一帮有流量的演员,一个有流量的导演,最后选择在一个有流量的平台上播出。
这样的“四流”电影,郭敬明非要帮它变成了“一流”,也许还真的能够帮电影给“救活”了。
02,
那么抛开其他的,就单说电影如何呢?
用“十二个字”概括,那就是:如芒刺背,如鲠在喉,芒刺在背。
电影在上映2天以后,在豆瓣上仅仅拿到了4.0分的评分。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么低”,其实,这已经算是他不错的成绩了。
因为《爵迹》第一部才3.8分,第二部还比第一部上涨了一点。
纵观郭导的作品,你能找到一个六分以上的作品吗?
电影根据郭敬明的原著小说《爵迹》改编,讲述了银尘、麒零等人在营救吉尔伽美什的过程当中,逐渐揭开了魂术世界巨大阴谋的故事。
最大的问题,是剧情的稀碎。
剧情相比第一部,台词量有所缩减,也许,是吸取了第一部的教训,加入了大量的场面打动和动作戏。
然而,感情细腻的郭敬明,擅长的是用文字来逐渐铺陈和累积情绪,逐渐加深观众对于人物性格,命运的理解。
然而,除去了大段大段的华丽的台词,这样的优势却发挥的并不见长。
所谓的理想,守护这样的核心,在电影中也没有体现出来。
他想说的核心思想挺多的,但是作为导演,最重要的是要将剧情完整有力的影像化,仅仅2个小时的时间,对于导演的取舍,把控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尤其是这样的奇幻CG效果的电影,华丽的辞藻,侧重于展现暗黑美,却忽略了最为本质的工具。
华美的画面撑不起稀碎无力的故事。
此处,我也想搬出来尔冬升导演的那一句话反问他一下:你学的是什么表演体系?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电影,第三部也已经要筹备了。
“就算没钱买房子都要想办法拍摄第三部。”
瑟瑟发抖,郭导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和网上的嘲讽,他图的究竟是什么?
03,
郭敬明曾经有一句话是对的——
“我是一个很善于拍‘美’的导演。”
不管剧情,故事内核以及世界观如何,郭导的每一部作品,画面人物都是很“美”的。
比如,他很看中的丁程鑫,何昶希,王楚然等流量明星。
这也符合他一贯喜欢用小鲜肉,小花的习惯。
但是作为电影艺术来说,笔者觉得思想性,要远远大于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
甚至,思想性也是艺术性的一部分。
电影,是一种商品的本质属性。
从电影的商业性来讲,电影能够很快被低成本的无限“复制”,实现普通化传播,实现票房的盈利,这也是很多的流量电影能够一部接一部拍出来的原因。
第一部被吐槽,但是有人买单,赚了钱。
第二部跟着就“复制”出来了。
复制成本之低,对创作要求之低,对观众智商之侮辱,恰好是很多资本原因去投入的工作。
这样的纯粹商业电影,是没有内涵可言的。
近几年来,随着流量电影的扑街,观众的逐渐觉醒,除了粉丝以外,也很少有人去电影院吃“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