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狱男爵#虽然11月的电影市场一片惨淡,但即便如此,我也不太建议大家去看这部《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
真的是看过前两部的观众才会对此系列有印象,毕竟距离上一部已经将近12年,最新的一部与其说续集,倒不如说重启版,因为导演都换了人,不再是一二部鼎鼎大名的陀螺(吉尔莫·德尔·托罗),所以影片风格判然不同。
不能不提,陀螺堪称商业片和文艺片两开花的成功导演典范,机械齿轮+怪兽是作品标配,拍摄过《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水形物语》等极受欢迎的口碑大作。
他当年执导的《地狱男爵》同样个人风格强烈,复古哥特暗黑美漫风,为年轻人展示了一个千奇百怪的奇幻神话怪物世界。
混血魔鬼的美式话痨人设,地狱男爵属于黑马漫画旗下,由于走的不是伟光正路线,颜值略显丑陋宛如撒旦,论人气远远比不上DC和漫威的英雄。
所以实话实讲即便是之前的两部作品,也只能说叫好不叫座,2004年第一部预算6600万,全球票房仅9937万,第二部预算8500万,全球票房1.68亿,均没赚到什么大钱。(以上均是美元)
至于这部2019年已经在美国上映的重启之作?
更是扑街扑得血本无归。
预算5000万,全球票房仅收获了4466万,可以说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让片方底裤都赔进去,制片人怕是要寄一箱刀片给导演尼尔·马歇尔。
口碑有多差?
差到全球观众都不爽。
在烂番茄,《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不管媒体还是观众,都给出了特别差的评分。
对比下第一部和第二部,你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最有说服力的吐槽,就是该片获得了美国第40届金酸梅奖最差导演提名、最差前传、重拍、恶搞及续集电影提名。
连最能接受哥特美漫作品的外国“土著”观众都不喜欢,你还期待有文化差异的中国观众能满意到哪里去?
所以豆瓣该片评分也仅有5.8,系列最烂。在国内上映4天,票房仅有3400万。
这片子其实已经可以说拥有好莱坞一流制作配置:经验丰富的导演、顶级的工业特效、人气实力派演员。
所以到底烂在哪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我留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
在分级方面,第一部和第二部都是PG-13级。
第三部却是R级。
级别更高,意味着成人化内容更多,尺度越大,换句话来说可发挥性应该更大才对,怎么反而成为系列最难看了?
首先R级片在中国市场上映,删减是无可避免的了,然而该片删减的都是伤亡枕藉的片段,对剧情理解没有障碍,而这片子R级的主要原因,又单纯地在于那些血腥镜头。
没有涉及到什么人伦道德或者社会人文主义关怀等深层次问题,所以在R级片里面,它同样算得上比较干瘪比较空洞的作品。
我个人认为,烂,是烂在剧情。
一句话概括:毫无新意,烂俗得让人提不起精神。
看前面30分钟已经猜到后面90分钟的走向。
开头出来一个牛逼哄哄的大反派,被正派封印却没有死,那后面肯定会被复活吧?
然后我们的主角恰好是人类和魔鬼的混血,那毫无疑问在行为动机方面会摇摆不定,会在人类和魔鬼两个阵营之间存在价值观抉择,但最终必然会弃暗投明,帮助人类阵营击败黑暗阵营、达到天下一家的happy ending。
如此回头是岸、个人英雄拯救世界的美国故事,真的看得太多太多。
美国观众都不吃这一套了,中国观众更加糊弄不了。
我发觉近些年的美国科幻/奇幻电影,很多都是犯了形式大于内容的毛病。
没错,特效是很棒很逼真,但剧情空空如也导致票房灾难的电影早已习以为常。
比如《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
就算是爆米花,也没有让观众感到多爽快。
就算不是文艺片,依然会让观众感到无聊和困乏。
所以扑街是扑得有理有据,有因有果。
哪怕请来女神米拉·乔沃维奇 助阵也救不了场。
米拉主演的生化危机电影系列累计票房超过12亿美元,约合钱80亿,可也无济于事,仍然救不了这部地狱男爵烂片。
满嘴牢骚的人设,典型美式摇滚BGM,不喜欢这种重度血腥暴力美漫的观众,去影院看只会扫兴而归。
不过平心而论,里面牛鬼神蛇之类的黑暗怪物设定还是有必然观赏性,虽然新鲜感不如前两部,但看出来是把克苏鲁神话与民间传说混合在一路。
比如吃小孩的俄罗斯老女巫,古老的英国巨人,尤其是片尾那几个超出了人类认知的巨型怪物,雷霆万钧,势如破竹,有种见神杀神的震撼气势。
其实把这片子当成西方神话大杂烩也未尝不成。
群丑跳梁,百鬼夜行,一向是这个系列的核心卖点之一。
最后hellboy蜕变成完全体在想象画面中拿着火剑、骑着飞龙横扫千军的画面,挺带劲。
可惜这样的带劲场面,只能成为开胃小菜和小嗨点。
这就是为何《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在中国公映首日拿下单日冠军后,第二天就被国产战争片超越的原因。
不管怎样,票房大扑街后,恐怕以后都不太可能再在大银幕见到地狱男爵。
对于喜欢美漫的观众,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