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部电影《急先锋》,国庆档上映,豆瓣5.1。如果电影也有种姓,这个等级在豆瓣已经属于“首陀罗”了。
在豆瓣,成龙电影6分以上就值得一看,尤其是老电影。那些老电影我都很熟悉,几乎每一部都看过。
这也显示出,中国年轻一代对成龙确实也不太公平。豆瓣创办于2005年,而成龙在1970年代就已经开始拍电影。他过去的那些电影,曾经震撼了几代人,但大部分得分不高。
成龙年轻时,以不消替身为傲。他在1983年的《奇谋妙计五福星》中横穿高速货车底。
翻了个遍,发现大多介于6分到8分之间,超过8分的只有《A计划》第一部、《警察故事》第一部,接近8分的有《奇迹》、《醉拳》、《飞鹰计划》、《A计划》续集、《快餐车》。
《霹雳火》《警察故事:超级计划》,我都有很深的印象,看的时候也受到深深震撼,但它们都只有6.9分。
也许对老电影的评分,有时代审美区别的因素影响,但对于新出的电影,这就无法作为理由了。
欠好就是欠好。
▲《急先锋》剧照,2020年
比如2016年的《铁道飞虎》,评分和《急先锋》差不多,5.2。看完之后我确实认可,它就只值这个分。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5分多,几乎就是成龙电影的宿命。
我原本是一个死忠粉,后来也接受了这种“稳定的局面”。
1990年代下半期,是我集中观看成龙电影的时期,暑期通过租光碟的方式,几乎把他过去的所有电影都捋了一遍。
就在1990年代,王朔很火,他以说话刻薄而闻名,那时他就公开说:四大俗,金庸小说,成龙电影,四大天王,琼瑶电视剧。
回头一看,这四大俗,全部都是经典。
▲王朔提出这个批评之后,四俗之一的金庸,回应过两次。回应摘录如下:“王朔先生一文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批评意见,予我教益甚多。……至于王先生说我的文字太老式,不敷新潮前卫,不敷洋化欧化,这一项我绝对不改。”
当时说是这么说,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对这四大俗,都趋附者众,如果王朔不看,他又怎能评判?由此反而可见,彼时成龙电影的影响力。
俗没关系,俗不等于烂。钞票够俗的,谁也不抗拒。真实的烂片,连对俗都高不成攀。
但成龙电影怎么就越来越走下坡路呢?
拳怕少壮
成龙电影走下坡路,第一个原因就是他老了,今年已经66岁。
▲成龙近年面部特写
“拳怕少壮”,功夫电影,首先是功夫。
功夫到了巅峰之后,就开始与年龄成反比。
金庸小说在细节上不成信,比如,就年龄与功夫的关系来说,就反常识。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少林扫地僧、张三丰,还有渡难、渡厄、渡劫三大高僧……年纪越大功夫越好,“内力”越强,不成能。
经验可以增长,但速度和力量必然衰弱。没有速度,等于等着挨打;没有力量,则是气球打人,快也没用。
原汁原味的成龙电影,是由三个元素构成的。
第一个,是速度与激情。放到世界电影史上,他可能也是“最牛拼命三郎”,为了电影可以持续玩命。看画面上展现的危险程度,举目天下,大概只有汤姆 克鲁斯能与之媲美。而且成龙的电影,危险是真实的,也是亲自上阵的。
第二个,是正直与公义。我们看到的成龙电影,他从来没有演过坏人,所演的角色,都是在是非问题上绝不含糊。
第三个,是故事与情感。在过去,他的电影都能把这二者设计和表现得非常饱满。
先看第一个,速度与激情。
在《急先锋》里,成龙有意自嘲,在楼上作势欲跳,身边人马上对他说:“这边,这边有楼梯。”
你可还记得《A计划》里,他是怎么不要命地往下摔的?
▲《A计划》,成龙跳下钟楼,颈部先落地
年纪大了,不可勉强,他的早期电影都是用无数次骨折换来的,年纪上来可玩不起了。很多身体不错的老年人,往往就是因为摔了一跤,一病不起。
功夫不可了,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成龙电影”这四个字,顶梁柱慢慢坍塌。
成龙电影,首先就是功夫电影——这是从李小龙开辟的功夫电影传统中打出来的一个中国电影谱系,但凡功夫电影,首要看点都在功夫。
刘家辉、刘家良、于承惠、成龙、李连杰、洪金宝、甄子丹、元彪、邹兆龙、周比利、计春华、赵文卓、吴京、吴樾、张晋、释小龙、谢苗……离开功夫,他们几乎无可表演。
▲昔日两位功夫巨星,成龙与李连杰
有没有看到,成龙大哥这几年的电影,首要问题就在于打不动了。从2010年的《大兵小将》开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那种悲凉。
就好比,我是一个写文章的人,眼看着自己的手指一根根不见了,键盘落满了灰尘。
功夫电影,根本属性就是功夫,功夫差了,什么也补不上来。
在更高的层次上,功夫电影归属于商业电影。除了王家卫、李安这样的极少数人,能帮助功夫电影超脱出来,跻身艺术电影之列,其它的功夫电影,几乎全是商业片。
成龙的电影,每一部都是商业片。
恰恰因为这个原因,王朔当年说“四大俗”,就显得不太讲道理。这些工具本来就是商业的,有什么俗不俗?而且,在1990年代,整个中国都在商业化,官员学者纷纷辞职下海,王朔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商业化潮流中,奠定自己的地位,许多好工具,都是在商业中产生。
功夫电影最大的商业卖点就是功夫。成龙的迅疾、幽默而且趁热打铁的功夫表演,一向以来就是他的电影撬动市场的杠杆。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杠杆一头往下压的力量式微了,能翘起来的高度就降落了。
在今天的年轻人群体里提起成龙,霸王洗发液都比他的功夫要有标签意义。
不成功的价值表达
第二个,正直与公义。
这一点成龙永远不会脱离,他的电影从来都是善恶分明的,在这个问题上几乎从来不耍花招。
连李连杰都演过《狼犬丹尼》这种人性挣扎的电影,但成龙几乎从来没有挣扎过,他的角色必然是嫉恶如仇的。
成龙是一个很传统的人,1960年代是一个京剧演员。京剧存在了200多年,积累了雄厚的剧目,但其根本精神从来不变,那就是四个字:忠孝节义。
▲成龙(左上),洪金宝,元彪是同门师兄弟。他们的师父是京剧武生于占元(正中)
香港回归之前,方寸之地,殖民城市,家国情怀无所依归,所以成龙电影,首要精神体现在后面三个字:孝、节、义。节不是贞节,而是不变节。小处着眼,与香港饱满的市井生活相融合,表现得非常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