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
作为刘德华粉丝的皮哥也在第一时间去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情绪复杂,内心不由翻涌起三个疑问:
第一:《热血合唱团》是一部好电影吗?
第二:刘德华为何要拍《热血合唱团》?
第三:刘德华的时代真的过去了吗?
围绕这三个疑问,皮哥写下这篇文章,和大家一路分享我的看法。
一、《热血合唱团》是一部好电影吗?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国际合唱团界的知名指挥家严梓朗(刘德华饰)在当年的导师(卢冠廷 饰)的邀请下回到香港,担任了学校“热血合唱团”的指挥。
这个合唱团名字听着挺霸气,但其实是个“废柴联盟”,里面都是一些问题少年,对待合唱团也不上心,严老师不但要从零开始教他们学唱歌,还要帮助他们直面生活的不胜。
在备战九个月后大赛的过程当中,严老师和这群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孩子背后的故事也依次揭开:
有人无法融入社会而郁郁寡欢甚至自虐,有人遭遇家暴自己也变得十分暴力到处寻衅滋事,有人因为家庭贫困开始偷工具,还有人家庭优渥却被父亲完全掌控了一言一行….
严老师的教育方法十分独特,他让孩子勇敢表达自我,帮助孩子们进行体训,培养团队凝聚力,还探访孩子家庭帮他们解燃眉之急。他教育孩子们“不是你们选择了音乐,而是音乐选择了你们”。
严老师在帮助孩子们的过程当中,也在解开自己心中的一个结,不意随着比赛的临近,一个突发事件却让合唱团摇摇欲坠。
最终严老师被迫离开合唱团,毕业典礼那天,这群孩子用特殊的方式进行了一场表演,而严老师也隔空为孩子们担任了指挥。
整部影片不试图戳你的泪腺,或者是挠你的咯吱窝,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给你讲述了一个暖心治愈的故事,整部影片给人的态度就是:你是悲是喜,我就在那里。
因此,不要指望看一部电影能通晓什么人生哲理,用喝一杯凉白开解解渴的心态去看你会收获很多。
当然,你若抱着去看商业片的态度,《热血合唱团》的故事也足够精彩,其中角色身上的不少“不胜”都切中了当下社会的痛点:
原生家庭下的亲情隔阂,社会的功利化,让人极有共鸣。
此外,片中少年之间的同病相怜,师生之间从排斥到和解都刻画得十分生动,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配合舒缓的音乐过渡得也很自然。
而最后的大合唱戏份也是笑点泪点爆点兼具,毕业演出声情并茂的童声演唱,合唱团突如其来的口琴声,刘德华的隔空指挥,都让人难抑泪水。
你若是抱着看文艺片的内涵去看,本片也能够挖得很深。
皮哥建议有条件的观众可以看粤语原版,更能体现香港风土人情的原汁原味。那些问题少年背后的故事,其实就是整个香港的浮世绘。
这里有香港“棺材房”里的市井百态,有阶级划分的三六九等,也有香港小市民的那点小情趣,还有主创在背后抒发的地域性感怀。
相比《放牛班的春天》,《热血合唱团》的“本土化”做得很成功,看完本片你能窥探到整个香港辉煌背后的累累伤痕。
你若抱着欣赏音乐的想法去看,那也会不枉此行。
既有刘德华和卢冠廷这样的知名音乐人担纲主演,本片的原创音乐也由知名音乐人伍仲衡操刀,保证影片整体的质感。
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除了英文歌《When You Believe》和《You Raise Me Up》外,还有很多本土化的歌曲,比如《狮子山下》,比如《谁能明白我》,配合影片渐进式的感动,形成了一颗重磅的催泪炸弹,友情提示,喜欢听香港经典歌曲的朋友请备好纸巾。
你若是冲着刘德华一个人去的,那也绝对不会失望。
这部电影中刘德华的演技松弛很多,他驾驭起角色起来涓滴不消力。
身为一位老师,无论是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还是对过往的无限追悔,他都表现地极尽克制,前期的克制是为了最后的释放,片尾当老刘泪如泉涌隔空指挥的时候,我想你就是个浑身肌肉的壮汉也顶不住这感人场面,定会哭得稀里哗啦的。
二、刘德华为何要拍《热血合唱团》?
2016年,刘德华所在的公司投资了这部电影,他本人原先只担任监制,本计划邀请一个素人出演影片中指挥家严梓朗的角色,可是导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发现刘德华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乍一看,这部电影似乎不太讨巧。
从题材上看,这类电影一看简介几乎就能猜中剧情,就是一位老师用音乐帮助一群问题少年重新找到自我的故事。
从大环境来看,“情怀”和“鸡汤”已经是时过境迁,“戏谑”和“佛系”似乎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现在的观众还能否被这样的影片打动?
皮哥就是带着这样尖锐的质疑去看的。
但从皮哥个人观影感受和网络口碑看,这部影片还是赢得了很多赞许。
华仔为这部影片专门手写了一段话,直接道出了投拍本片的初衷。
他说:“如果你很难过,就大声唱出来,你我都需要被治愈,每个人都需要鼓励。所以,大声唱吧!”
《热血合唱团》是刘德华第三次担任监制,回顾过去两次监制经历,都不能不感叹刘德华的全能,他的神之一手造福了整个华语电影。
2006年,刘德华将导演宁浩招至自己的“亚洲新星导演计划”之中,他监制的《疯狂的石头》用300万的投资博出了3000万的票房,宁浩也一鸣惊人。
如今宁浩接过刘德华的衣钵推出了“坏猴子72变计划”继续扶持下一代新人导演,比如《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在《流浪地球》片尾还有“感谢刘德华先生”的单独字幕。
2012年,许鞍华拿着《桃姐》剧本四处拿不到投资,他最后找到了刘德华,华仔不但答应参演本片,还成了投资人,并且利用影响力拉来了3000万的投资。
2016年,又是刘德华在香港电影和香港音乐持续低迷的时候站了出来,监制拍摄了这部《热血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