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离开后,谁还在平遥谈论电影?

时间:2020-10-25 21:34:33阅读:1110
本文作者是时光编辑部撰稿人@阿呆人丑还颜控的追星狗子在此。过去十天里,我和很多电影人一样,经历了跌宕坎坷的心路历程:超长双节刚刚收假,全国大批电影人和影迷们,满怀期待开始了又一年的电影大迁徙——第四
    • 中国男导演 编剧
      贾樟柯,山西汾阳人,中国导演、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1990年在报考南开大学失败后转学美术。1993年就读于北京…

    本文作者是时光编辑部撰稿人@阿呆

    人丑还颜控的追星狗子在此。

    过去十天里,我和很多电影人一样,经历了跌宕坎坷的心路历程:

    超长双节刚刚收假,全国大批电影人和影迷们,满怀期待开始了又一年的电影大迁徙——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而我也在第一时间,用了一周,泡在这场盛会中。

    刚开始的几天,大家为这届平遥影展的选片角度和标准,屡屡感到困惑,为几位折戟的新生代导演表示惋惜;

    在三天前,影展闭幕前一晚,当颁奖典礼已经结束,多数展映影片已经完成放映,很多媒体和影迷已经离开平遥。

    贾樟柯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和团队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

    起初看到消息,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只觉得发懵。

    原来我们以媒体和影迷的双重身份辗转在电影宫里,或期待或失望地观看一部部影片、参加一场场活动的时候,一场毫无征兆的告别,正在酝酿。

    过后,平遥县委宣传部也回应贾樟柯的退出,是“自以为是”。

    背后到底发生了甚么,导致现在的结局,我们始终无从得知。

    只能回归到电影本身,影展本身。

    如今回过头来再看这届选片不尽如人意的平遥影展,我才意想到,作为发起人,贾樟柯导演和他的团队,一向在努力做到最好。

    作为我们国家第五个获批的国际电影展,平遥影展从创办之初就有着独有的鲜活特色。

    它是唯逐一个在世界文化遗产内举办的影展。

    在拥有27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内,贾樟柯将原本是柴油机厂的园区,改建成拥有1个露天剧场和5个室内放映厅的一流影展场地。

    过去四年间,这个园区每年十月,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电影人和影迷们。

    更重要的是,区别于北影节、上影节等大型支流电影节,平遥国际影展聚焦非西方国家电影,竞赛和展映都以非西方国家(中国、亚洲、东欧、拉丁美洲、非洲等)影片为主。

    增强中国电影与发展中国家电影从业者的联系与合作,是平遥影展最大的宗旨所在。

    本届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捕鲸男孩》,来自俄罗斯

    此外,平遥影展还聚焦青年导演,致力于助推青年导演成长

    “卧虎”与“藏龙”单元,分别致力于挖掘全球范围新导演和华语新导演,展现新人魅力;

    “影展之最”还会将该年国际电影节中的优异影片,带到平遥首映。

    据统计,从第二届开始,平遥影展每年展映的50部左右影片中,全球首映率都能达到40%以上,中国首映率则几乎接近100%。

    本届平遥影展首映片、王晶导演处女作《不止不休

    往年的平遥影展竞赛单元,挖掘过最佳导演赵婷(《骑士》),最佳影片《嘉年华》、《热带雨》等,在后来炙手可热的导演和影片。

    2017被捧到台前的新人和新片们,则或多或少为平遥影展的落寞,提前预警:

    第六代导演代表张元之女宁元元,22岁就带着导演处女作《小事儿入围第四届平遥影展藏龙单元。

    看上去很美》多年后,“杨南雁”宁元元和“方枪枪”董博文,再度合作也赚足了关注度。

    但影片展映过后,口碑惨绝人寰。

    凭借处女作《八月》斩获5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导演张大磊,带着第二部长片《蓝色列车》入围“藏龙”单元。

    却也因为电影语言过于自我、故事代入感不强而受到南北极评价。

    以音乐冲突为切入点,探讨传统与现代、藏族与汉族文化冲突的他与罗耶戴尔

    虽然有着藏语片的语言和画面上风,单薄的故事和剪辑,也没能为观众带来惊喜。

    更不消说《纸骑兵》《伊比利亚的派对荒野咖啡馆,也都差强人意。

    而片单一出就备受期待的几部华语片——《不止不休》《裂流》《汉南夏日》《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先是在排片表上变成“藏龙单元ABCD”。

    随后更是取消展映和媒体场,只能以“学术交换”的名义,小范围放映。

    最终获奖名单公布,这几部“无法拥有姓名”的新作纷纷获奖,错过的影迷也只有扼腕叹息的份。

    在“无法放映”的好电影和“无法言说”的电影中,本届平遥影展最先突出重围的黑马电影,竟然是一部万达员工用微单拍出的、以皮村为背景的纪录片。

    《我们四重奏》,是万达的一位员工王磊带着寥寥几小我的团队,驻扎皮村三年,拍摄600多个小时素材后,剪辑出的一部88分钟纪录片。

    电影中,以梦想、婚姻、家庭、子女四个角度为切入点,导演记录了鲜活且真实的皮村住户。

    每个拍摄对象正在经历的困境、生活给予每小我的恩典与磨难,导演都做了客观却生动的记录。

    面对这样的生活,他们有人沉默、有人写诗,有人精疲力竭、有人仍期待被爱。

    众生百态中,投射着我们每小我的生活。

    就像导演王磊说的,或许一开始大家都是抱着“看别人的故事”的心态,但最后,所有人都会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真实的自己。

    如果《我们四重奏》有缘上映,那它必然是这届平遥影展中,我最想推荐给大家的电影。

    与2017平遥影展的主题“电影,历来不是孤城”相契合,本届展映片单中,有不少都在向观众呈现电影和电影人的日常。

    野马分鬃》男主角是剧组录音师、《平静》女主角是纪录片导演、《裂流》男主角是导演、《不受保护的无辜者》也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纪录片。

    这其中,有朝气蓬勃拍毕业作品的学生,有小众文艺片导演的困境,有商业片导演在规则中适应与试探,更有在大时代背景下电影人做出的努力与反抗……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