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事的开头,8月17日,《夺冠》和《姜子牙》前后宣布定档国庆档,加上最早定档的《我和我的家乡》,国庆档三强格局已成,那天我们对国庆档大盘的预测是:40亿。
10月8日,陪伴着2017最后一个假期的结束,2020年国庆档即将落下帷幕,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当日19时的数据,2017国庆档累计票房已达39.47亿,预计八天总票房将达到40亿。
这也意味着2017票房相对去年国庆档7天(10月1日-7日)总票房43.8亿,仅获中国影史国庆档票房第二。
8天的票房大战中,《姜子牙》拿下了前三天的票房冠军,但在第四天被《我和我的家乡》逆袭,后者最终成为2017国庆档冠军,两者分别拿下了18.65亿和13.78亿票房,合计票房占比接近八成,提前抢跑一周和一天的《夺冠》和《急先锋》则分别拿下三、四名,目前累积票房分别为6.39亿和2.2亿 ,中段发车的《一点就到家》则达到了9918万,预计本日内能够破亿。
这意味着除了《姜子牙》滑落至15亿票房区间,另外三部种子选手《夺冠》《急先锋》《一点就到家》也仅有一部达到业内预估的10亿+票房区间,后两位则跌至3亿区间。
但这并不是一个口碑坍塌的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夺冠》国庆档三强猫眼评分为9.3、8.4、9.1;豆瓣评分为7.4、7.0、7.3。虽然不及去年国庆档,但在国庆档整体对比中算表现及格。
换个角度看,从目前票房走势看,国庆档影片有望在档期结束后获得一个较长的长尾,国庆档票房总量级有望达到60亿。尤其是获得档期票房和口碑双冠的《我和我的家乡》,完全有机会冲击《中国机长》,甚至不排除凭借超级长尾超越《我和我的祖国》。
这也意味着,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电影业在经历了大半年的至暗时刻后,终于火起来了。
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史上最特殊国庆档,40亿票房到底怎样炼成的?《我和我的家乡》凭甚么完成对《姜子牙》的票房反超?为何多名种子选手票房未达预期?
最核心的问题是:缩水的“最强国庆档”,真的输了吗?
票房缩水的国庆档输了?你不知道史上第二国庆档到底有多强
至少表面看,国庆档八日票房距离去年七天44.66亿的成绩显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更没有成为业界期待的另一个春节档,这是否是意味着2017国庆档票房表现欠安?
我的意见是:正好相反。
2017国庆档票房在数字上与去年相比虽然有所减少,但2019年国庆档已是天时人地相宜之下的历史巅峰。《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三部献礼片,与建国70周年举国欢庆的盛况形成呼应,加上影片口碑过硬,大盘与2018年同期相比暴增了134%。
而2017因疫情仍存在着诸多不成抗因素,影院上座率依然不得超过75%,并且每场影片放映结束后,必须留出消毒和散味的时间,导致排片间隔时间拉长,排片必然减少。
加上直到2017 7月20日,停摆了177天的内地影市才宣告复苏。
而在复工的前四周,大盘恢复都较为缓慢,直到《八佰》毅然定档,拿下了37个单日票房冠军,以一己之力带动影市复苏,然而进入9月中,影市再度趋冷,而抢跑一周的《夺冠》也未能捂热影市,这意味着这届国庆档必须冷启动。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庆档表现如何呢?
还是爆了。
7.42亿、6.74亿、5.94亿,这是国庆档前三天的票房成绩。仅10月1日—3日,全国就吸引近5000万人次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
最终前七日总票房为36.95亿元,仅次于2019年春节档的59.03亿,2018年春节档的57.71亿元和2019年国庆档的44.66亿元,达到了史上七日档期第四高(含春节档)的成绩。
《姜子牙》尽管票房不及某些人的预期,但依次刷新了国产动画片开画票房纪录等多项纪录。
《我和我的家乡》紧咬《姜子牙》到第三天夺回日冠,后劲十足。前者已经锁定15亿+,而后者的猫眼票房预测为31.3亿,高于《我和我的祖国》最终票房。
现在中国票房榜前十的影片为:《战狼2》(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暑期档)、《流浪地球》(春节档)、《复仇者联盟4》(春季)、《红海行动》(春节档)、《唐人街探案2》(春节档)、《美人鱼》(春节档)、《我和我的祖国》(国庆档)、《我不是药神》(暑期档)、《速度与激情8》(春季)——三部暑期档,四部春节档,一部国庆档。
凭借漫长的节后长尾,如果《我和我的家乡》成功对《我和我的祖国》实现反超,则中国影史票房前十的国庆档影片变成两部,这就意味着国庆档将被拉升至更重要的市场地位,古代两大强档将正式化作鼎足之势的新格局,大片也将愈发向国庆档集中。
综合来看,这样的国庆档成绩,算输?是否是必须永远连结增长,才算赢?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票房成绩,应该归功于积压许久的观影需求促成了观众某种程度的报复性观影,全国旅游人数同比降落也客观助了电影市场观影人次及票房回暖。
而归根到底,构成了救命的国庆档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好电影。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国庆档战局为何与所有人想的纷歧样?
逆袭的赢家:《我和我的家乡》凭甚么反超《姜子牙》?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国庆档或许是猜中了开头但没有猜中结局。
以往的国庆档影片多半于9月30日上映,2017面对复工后的第一个大型档期,所有影片都选择策略性卡位,这也令2017国庆档战局更加复杂:《夺冠》率先提档到9月25日起跑,《急先锋》抢跑一天;《木兰:横空出世》延后两天避开锋芒;《一点就到家》延后到了国庆档中段(4日)意图先发制人。
《姜子牙》是2017所有观众最期待的影片之一,想看指数仅比《唐探3》低,猫眼平台上影片想看人数达到了142万人,在淘票票上想看人数为210万。在预售方面,最终猫眼显示《姜子牙》首日预售成绩为1.4亿,位列历史第12,同样占据上风。
因此即使《姜子牙》是2017国庆档整体保密性最高的一部,直到国庆当天才露出真面容,各方依然视之为国庆档头号种子。
在国庆档首日的角逐当中,《姜子牙》的确成为碾压般的存在。站在“封神宇宙”《哪吒》的肩膀上的影片首日票房3.6亿,将国产动画开画票房几乎翻番了两倍。影片次日票房依然超3亿元,一度以6.59亿元领跑国庆档。
然而事实证明其开局即高点,随后票房低走。
影片第3日出现了30%的降幅,6日甚至降落了36%。第三日的单日票房已经被《家乡》反超。
《家乡》在第4天实现了对《姜子牙》总票房的超车。
而随着其它种子选手纷纷表现不及预期,业内预估的一强多极格局,变成了一强一极。
电影口碑和共情的建立再次成为了逆转的关键。
最终成为口碑和票房最大赢家的《我和我的家乡》,作为去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延续之作,在公映之前其实并不被视作头号种子。首先是但比起“爱国”主题,“家乡”+“扶贫”元素创作难度更大,其次是去年是70周年大庆特殊节点,主旋律电影具有先天上风,2017不具备这一条件。
然而影片取巧地打造出“中国喜剧梦之队”的title,令影片拥有了足够扎实、下沉的用户基础: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和我的家乡》的想看用户中,有10%为40岁以上、有42%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成为国庆综合覆盖人群最广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