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上映了三天,票房破亿,但口碑却出现了南北极化。喜欢的人,赞扬电影所表达出来的中国女排精神,影片的情节很感人。但批评的人,却质疑电影太过于强调片中“郎平”角色,并且内容煽情过度。
《夺冠》首要讲述中国女排的传奇经历,剧顶用了三场比赛,突显出了中国女排的崛起,失败,重生。
第一场是1981年的女排世界杯,中日决赛。中国女排以顽强的意志,打败了当时称霸的日本队,夺得了冠军,为接下来的五连冠,打下了基础。
第二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美大战,中国女排在自己家门口被打败,然后开始进入了多年的低迷。
第三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和巴西女排的生死之战,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绝地反击拿下冠军。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女排的王者归来。
《夺冠》的演员大部分是真实的国家队女排运动员,本色出演,技战术很高,这三场比赛在电影里占了很大的比重,也让大家能看到女排高水平的实战表演。这比看正式比赛还激动,这和纪录片差不多。
但《夺冠》在文戏里就显得比较暗淡,剧情太过于煽情。每一段表演都像是为了表现出女排精神,每一个镜头都想感动大家。这样目的性太强的电影,就失去了电影的意义。每个女排姑娘,其实都是一个普通人,都有普通的生活。
打动人心的点,并不是靠角色在那哭,在那激情表现,或靠剧情渲染出来的。真正打动人心的点,往往是普通生活中,一些细节的点,突然的打动人心,那才真实,那才深刻。而电影里靠的是剧情渲染,以及演员们在那极力的表现,强行煽情,让观众动容而落泪。这种感动是一时的,只是在当下的情节中落泪,踏出电影院后,就云消雾散。
《夺冠》主演巩俐,从形象和演技,都无可挑剔。巩俐有很努力的去研究郎平的一举一动,连和郎平相处很久的女排运动员朱婷,刚进剧组看到巩俐扮相,都感到惊讶,举手投足都有郎平的味道。
而另一个主演黄渤,他的形象却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因为黄渤饰演陈忠和的形象,与陈忠和本人形象相差很大。陈忠和形象是一个比较儒雅的人,而黄渤是一个自带喜感的人。虽然黄渤很努力的想诠释出陈忠和严厉儒雅的形象,但一本正经的黄渤,还是很容易让人出戏,这也成了《夺冠》的一大败笔。
中国女排的精神,大家都领会,民众也有所感知。但用电影的模式去强行刻画出来,这就失去了原来的本质。现在出来的感觉,纪录片不像纪录片,电影不像电影,这种半纪实的电影,国人比较少接触,一下接受不了。
《夺冠》口碑南北极反差大的原因,并不是演员的演技好坏造成,而是剧情过于偏执以及观众的接受能力。电影本身讲述的是中国女排,但剧情全是在突显郎平这角色。有网友恶作剧提议片名应该叫《郎平传奇》,其实中国女排与郎平互相关注。在国人心中,郎平成了中国女排的代名词,许多人提到中国女排,也只能说出这一小我名,这是不成否认的实事。
体育精神本来就是很有激情,任何一项竞技运动,都能让人充满力量。中国女排在赛场的拼搏精神,人尽皆知,在比赛中就能感受得到。而《夺冠》影片中,又着重的描述比赛过程,以及比赛周边,这样并不行打动太多人。
电影如果想好好表达出中国女排的精神,应该着重于人物的生活事件,通过生活中的态度,突显出比赛的精神,而不是强行用渲染比赛的重要性,来煽情观众。
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有无数的泪水和汗水。任何的行业都有差别的辛酸,人心都需要安慰。如你想感动别人,最好要感动到人心,而不只是感动出眼泪。
看过《夺冠》的朋友们有些什么感想?没看过的,是否有些什么期待?可以评论区留言探讨。
关注我,带你领会更多明星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