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评分下滑,诺兰的招牌不灵了?电影细节经不起推敲

时间:2020-09-15 13:14:29阅读:2823
《信条》在没有上映之前,观众们很期待的,主演因素是因为诺兰,这个曾经执导过《黑暗骑士》、《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等多部大片的导演,在内地几乎可以“封神”了。对于他的电影,观众们当然很

信条》在没有上映之前,观众们很期待的,主演因素是因为诺兰,这个曾经执导过《黑暗骑士》、《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等多部大片的导演,在内地几乎可以“封神”了。对于他的电影,观众们当然很期待。

甚至很多观众都认为《信条》的上映,最有可能曾成为阻截《八佰》票房的最大对手,然而事实是《信条》仅上映当天票房胜过《八佰》,第二天就被《八佰》反超,豆瓣评分也从最初的8.4分滑落到现在的7.9分,成为诺兰影片中仅次于《黑暗骑士》的“烂片”。

豆瓣平台上的一个网友评论说,“一刷能大致懂诺兰的叙事目的,我也相信他的故事必然能逻辑自洽,N刷可以理清时间线和细节,但一刷的观影快感太低了,完全支撑不起我N刷的欲望。小我来说,我觉得是诺兰电影里拍得最差的一部。”

这条评论获得了一千多人的点赞,看来一刷的体验的确不行让影迷们满意,而该片在其他平台上的评分也一起走低。

从满是期待到摇头失望,《信条》口碑滑落的原因何在?

首先,影片设定了过高的观影门槛。

诺兰是很善于打“时间牌”的,比如《星际穿越》中是引力改变时间流速,《盗梦空间》里是多层梦境的时间差,《敦刻尔克》是海陆空三线穿插剪辑等等。那么在《信条》中,诺兰还是玩的“时间”概念,只是这次是“时间逆转”。

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他分别借助影片中女科学家与尼尔的嘴,解释了一些原理,然而这样的解释,显然有些简单,普通观众,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诺兰影片的观众,很难得其精髓,只能把这些概念听听而已,理解?难度有点大。甚至,诺兰本身有些核心的问题也没有耐心去讲清楚,当男主想领会的更深刻时,尼尔也只能说,“睡觉吧”,睡觉比理解那么抽象的概念轻松多了。

而这样的概念,在影片出现了很多,信息量之大,远远超过观众的接受程度,如果没有提前备课,一刷,你是大概率看不懂《信条》的。

正如豆瓣网友说的,N刷以后,也许有诺兰迷能看懂《信条》,但是一刷的体验就那么糟糕了,谁有耐心去N刷?

毕竟大多数观众看电影只是为了消遣,如果看个电影还像去考场一样提前备考,估量不少人会放弃了,毕竟大家都挺忙的,与其累死脑细胞只为了看懂一部电影,还不如看一部“无厘头”的喜剧片来得痛快呢。

其次,电影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假设,在观影之前,我们做过了功课,对于影片中提到的“逆向时间流、时间钳形运动、熵”等概念也做了充分的领会。然而,真正看起电影来,你发现提前做的那些功课还是没有用,因为电影速度太快了,根本来不及让你细想,特别是英语听力欠好的观众,也许,你的时间只能够让你读明白下面的汉语字幕,看画面都是奢侈的时候,哪还有时间去区分“时间逆流还是正流”?

即使,你做足了功课,还是会很容易看得一头雾水。也许看本片的时候,你真的应该像诺兰借用影片中人物说的,“不要试图去理解,要用直觉去感受”,如果对影片细节不做推敲,只看枪击、爆炸场面,还是挺热闹的。

按影片里的揭示“时间逆流”,平行时空的问题,用2D技术拍摄真的难度很大,现在3D技术运用的这么成熟了,这样复杂的“时间逆向”影片,是否是运用3D技术来拍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之,不管观众们是否能看懂《信条》,就诺兰自身的能力而言,应该都可以自作掩饰,只是当影片把各种科技概念玩得高深而空泛的时候,观众是否有信心,或者说有兴趣去看呢?还真欠好说,虽然观众们喜欢解谜游戏,但前提是你得让他解得出,如果这个谜太深奥,大部分人看不懂,解不了了,也就失去解密的乐趣了。恐怕这也是《信条》遇冷的首要原因吧。文/惜梅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