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5天,累计票房破10亿。
作为拯救内地影视的国产大片,华语战争片的新标杆,《八佰》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登。
几乎每个看完电影的人,心头都会发生一股强大的后劲。
一河之隔,两个世界。
一边是花天酒地的英法租界,上海最后的安乐之地,一边则是中日交兵区的断壁残垣,目之所及遍地焦土。
这是一场世界战争史上都极为少见的恶战,惨烈程度史无前例。
但在片中,有一个角色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就是张译饰演的老算盘。
一个贪生怕死的文职,上了前线后一向找机会逃跑,是全片最不讨喜、最怂的角色。
被安排去修工事,他推脱但是,就掷铜钱出老千坑战友;
明明是图谋已久的逃跑,结果计划失败被抓到,撒谎说去侦察;
最勇敢的一次,战友老铁被飞弹击倒,他内心挣扎了很久,终于决定伸出手去把老铁拉了回来。
但一瞬间的勇气,很快就随着那根被子弹打掉的手指一同消失。
不,不可,冒头就是死,我还是得跑。
老算盘脱掉军装,伪装成记者再次逃跑,被战友发现拿枪抵住,他跪着声泪俱下地乞求:
“你有没有讨老婆啊?我家给我定了一门亲事,他们说我老婆胖嘟嘟,我还没有见过......”
这个镜头,看哭了许多人。
据说开拍之前,管虎下了死命令。
要求张译必须说动自己,“要是我都不信这个,你肯定出不去了”,同时也嘱咐了欧豪 ,“他得说动你,说不动你枪不许放下。”
一向很害怕这场戏的张译,听了这话什么都掉臂了。
最终演完,欧豪的枪放下来了,眼泪也下来了,一同落下眼泪的,还有坐在监视器前的管虎。
原本令人生厌的一角色,在这时看得人心生动容,吴京看完电影后还调侃了句,只有张译才能把老算盘演得这么“不要脸”。
是啊,谁生来就是英雄,谁又不是肉身一具?
“我比不了你们,我做不了英雄。”
我只是想活着,有错吗?
张译把老算盘内心的害怕、委屈、愧疚和苦苦哀求的心理拿捏得很细致,一系列情绪转变一点儿没断,还过渡得相当自然。
演尽了人直面死亡时的恐惧脆弱,也演尽了人性最深层的一面。
而他也凭着《八佰》的助力,成为继吴京、沈腾、黄渤、邓超、杜江以后,第6位华语百亿影人!
当然,单以票房论演员是狭隘的。
但这个头衔的出炉,又实实在在让厂长为张译高兴,总算熬出头了。
可能有人不知道,张译27岁时在《乔家大院》剧组跑龙套。
演了一个跟在乔致庸身边的伙计,瘦弱的小身板佝偻着,说话有点小结巴。
当时胡玫导演看见他,随口问了问他的年龄,张译如实回答。
短暂的沉默后,胡玫说了一句话,记着,男演员28岁再出不来,演员这条路基本跟你就绝缘了。
这句话,谁听了不泄气啊。
张译呢,更狠的他都听过。
他在北京战友话剧团期间,有人直接就跟他说,“你演戏就是个死”。
长相平平无奇,年龄老大不小。
在整个话剧团的学院招生班中,张译是那种放人堆里一眼看不到,最默默不闻的存在。
压根没戏找他。
十分困难轮着一回吧,还因为紧张没发挥好,处女秀以失败告终。
同学们都一个个演上主角了,他呢,被赶去演个双簧、兼职主持人、写晚会串场词,在后台忙活装台卸台这些“杂活”。
后来有领导发现他写字快又好看,得,他又被安排写起了会议纪要,离演员这条路是越来越远。
恰恰是在28岁那年,他机缘巧合参演了电视剧《士兵突击》。
由于之前在部队排练过《士兵突击》的话剧版,他鼓起勇气给康洪雷导演手写了长达三页的《我的请愿书》,诉说自己如何想出演“史今”这个角色。
尽管其中过程并不顺利,但他最终为自己争夺到了机会。
并凭借细腻的表演,将这个戏份并不太多的角色,深深地烙印在无数观众尤其是退伍军人的心中。
从这里开始,张译才算正式成为一位演员。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剧中史今即将退伍,在路过天安门时终于抑制不住痛哭。
其实,当时也是张译脱下军装离开部队的时候,心里很欠好受,也很迷茫。
《士兵突击》火了,他依然是个穷光蛋。
每天不能不为生计发愁,白天带着简历挨个跑剧组,晚上埋头写剧本。
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三年,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让他看到了希望,还是康洪雷导演。
光是等这个剧本开拍,张译就等了半年。
谁都知道,他是个“戏疯子”。
演戏不图分量多少:
“哪怕只有一场戏,但你有能力、有本事把它做精准了,观众也一样会对你报以主角般的认可和掌声”。
《我的团长我的团》拍了172天,爆炸徒步战争各种戏码轮番上阵,他几乎天天受皮肉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