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影院复工后第一部国产大片,《八佰》自带光环,7大影帝3大影后这类演员阵容的宣传那是基础,电影本身也是偏群像,热爱数星星的观众应该可以得到满足。
但是事先提醒一下,大半演员都是一脸黝黑,第一眼很难分清谁是谁,这就是既考验观众眼力又考验演员实力的时候,两个多小时看过去,表现平庸的肯定第一时间被遗忘,能被记住并讨论的只有两种:特别好的和特别烂的。
《八佰》这点就很神奇,它还多了一个,特别意外的。光看演员名单基本会默认这片演技应该是三分归张译 三分归王千源 ,剩下三分几个影帝老戏骨分一分,能留一分给其他人就很不错了,可是等你看完电影会发现,张译、王千源外加一个姜武 ,加起来都没有三分发挥。
给个面子,看在这么多年他们没出过大纰漏的份上,勉强说上一句完成了角色,如果狠下说,当演员演技远高于角色完整度的时候,满出来的那就都不算发挥,那就是白瞎了演技。
张译饰演老算盘,王千源饰演
都有两面性,都有反差,老算盘奸猾,老铁外强中干,羊拐是典型老油条,最后还都有转变和成长,结局嘛也很统一,不怂啦不油啦受到鼓舞牺牲啦。有一个这样的角色是精彩,三个角色都是同一个路子那就尴尬了,换再多壳子里面的手机也不会升级的。
比他们戏份都多的欧豪 也是大差不差的路线,四个角色跟你翻来覆去表达同一个工具,就三字:没意思。
但这事也不行纯赖角色设定,你非要找角色亮点也有,连扳机都扣动不了的老算盘能逃出仓库,老铁和羊拐最后点烟聊女人,都是挺好的发挥点,结果回想一下他们的表现,也是三个字:知道了。
从某种程度上,这三位这次也是沾了脸的光,不细想只看脸的话还觉得挺有演技的呢(上下两个图差别场景和情绪表情也没区别呢)。
虽说导演管虎说《八佰》没番位,名单按照出场顺序排,但大部分平台都把张译、王千源、姜武放前面,也是很领会观影群体心态,但也产生了误导,相信看完很多人都会纳闷,甚至觉得这些影帝老戏骨中生代是在给电影里的新生代让位,否则怎么爆发点和亮点都在别人身上呢?
这一次很多演员都比上面三位给人的印象深刻,当然印象深刻的也分好坏……杜淳 那塑料方言存在感极高,和黄晓明在长桌前那大段对话,瞬间穿越到《中餐厅》,二人的表现宛若在拍《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插广告,太尬了!在前方影帝发挥憋屈的积累下,再到这俩人,那一瞬间吐槽之心到了顶点。
还有欧豪、魏晨 和俞灏明 这三位同样出自快男的演员,演的痕迹都有些明显,特别魏晨的咬字,每次他一说台词都怕他咬着腮帮子。
欧豪可以说是全片戏份最重,但气质完全不符合人物,当他牺牲后出现在弟弟小湖北幻想里,从身骑白马的背影转到正面,只想说:少年,别探脖了,对颈椎欠好。
稍稍翻阅一下电影评论区,就能发现很多观众反馈故事讲太满人物却没说清,这个总结式点评很精准。
在这种前提下也欠好对演员太过苛责,毕竟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而且也不是没有亮点,和欧豪搭配对戏的一个角色是由李晨 饰演,电影里有他的名字,可宣传和片尾都管他叫山东兵,以这三个字为关键字搜索会发现这属于赞誉。
也几乎是全片中唯逐一个全程正面的人物,让人想到很多年前那部经典剧集《士兵突击》里的人物——吴哲,也是由李晨扮演,君子之风如沐春风,聪明又有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