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不敢喘息!今年最牛战争片,终于来了

时间:2020-08-18 00:04:21阅读:4499
已经没法儿再夸了。自从今年1月摘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片”两项大奖。《1917》就一路披襟斩棘,把北美、英国的各种颁奖礼,全数屠了个遍。截取自维基百科纽约时报说它是“奥斯卡颁奖季的天外飞仙
  •   已经在黑道中呼风唤雨的发哥(吴镇宇 饰)在挨过了漫漫十六年的牢狱之灾后终于重获自由,然而,方才出狱没多…

已经没法儿再夸了。

自从20171月摘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片”两项大奖。

1917》就一起披襟斩棘,把北美、英国的各种颁奖礼,全数屠了个遍。

截取自维基百科

纽约时报说它是“奥斯卡颁奖季的天外飞仙”,

好莱坞报导预测“它几乎可以确定会入围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

CNN记者激动得振臂高呼“这是部壮阔的电影巨作,两个小时毫无喘息空间!我需要喝点饮料。”

而这,还有个大前提——

为了赶在19年圣诞节上映,当年4月开机的《1917》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大规模的公关造势。

豆瓣评分8.5,IMDb8.3,烂番茄新鲜度89%,mtc评分78(已经很高了)。

有位豆瓣网友,喊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国内文艺片导演好好学学,长镜头不是单拿来装x的!”

这话终于说到点上了,《1917》不但有长镜头,而且将这些镜头“浑然天成”地衔接到一起。

甚么?

你说:

这片不就是一个镜头下来的嘛?

可别被骗了。

更何况这片真实的难点,还不止剪辑——

《1917》2020.8.7 中国大陆

1917年4月6日,法国境内的英德作战前线。

士兵史考菲(乔治·麦凯 饰)和布雷克(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饰)授命传达一则消息:

德军不久前的撤退是一个陷阱,正在前线追击的部队,必须立即停止进攻。

组织之所以安排这俩新兵,倒不是源于他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而是因为——

布雷克的亲生哥哥,就在进攻的部队中。

史考菲这回虽说是被战友拉下水,但此次的任务怠慢不得。

其实两小我都很清楚:

这次肩上背负的,是1600多条年轻的生命。

那传令兵的任务,最终能够圆满完成吗?

考虑到不少朋友为了看大银幕,至今没有刷完全片。

后面的剧情,我先不剧透。

要问到底凭啥《1917》成为颁奖季的香饽饽?

一句话就能总结——

靠的是,形式上一镜到底的真实感。

导演萨姆·门德斯其实在之前的两部《007》中,就展示过自己的长镜头能力。

到了《1917》他需要克服的困难,则更多。

>>>>剪辑

我大致分了下类,首要包括遮挡剪辑、黑幕剪辑、空镜剪辑、CG特效剪辑4种。

所谓遮挡剪辑,就是利用移动而过的人或物,在演员被遮挡的瞬间进行剪辑;

空镜剪辑,则是借助人物(或镜头)移出画外,在拍摄静物时进行剪辑;

CG特效剪辑,是依靠特效的合成;

黑幕剪辑最多见,也最容易被发现,就是画面完全黑掉。

挑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

在布雷克受伤出血而死的过程当中。

有一幕,史考菲抬起他背过身,往后拉了一下。

这里就是遮挡剪辑,因为画面会因为人物的运动变得模糊,也就给了剪辑的机会。

然后转过头,布雷克的脸就画白了。

接下来,是一个类似空镜剪辑的镜头(在平移的过程当中完成)。

当镜头转回来时,长时间失血的布雷克,脸色又描黑了一层。

为了真实呈现布雷克的死亡,这场戏硬是剪了两刀。

在没看到这篇总结前,我一向认为饰演布雷克的演员,是提前上了甚么化学粉底。

>>>>调度

因为影片拍摄采用顺拍(即按照影片时间线拍摄),剪辑师全程跟组。

剧组所拍素材,基本都是当天剪完。

那么相比于剪辑,更难也更容易犯错的其实是调度。

在正式开拍前,演员们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预演。

有人曾透露:

“没有任何一个动作,是允许即兴发挥的。它渗透到你的肌肉记忆中,演员们的动作会决定开麦拉的走向。”

我们看两位主演走进农庄小屋的这场戏。

从史考菲走进房间,

到布雷克出现在门口,

再到镜头变焦,跟着史考菲的眼神转回屋内,

这里必须要摄影师和演员,拥有足够默契的配合。

布雷克的出现但凡有一秒钟的偏差,又或者摄像机没跟上史考菲的步速或眼神,整个长镜头就废了。

我们在片中,看到各种尸体和散落在地上的物件。

它们是“战场如炼狱”的呈现,而这其中不少想必也是表演动线的关键点位。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