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诉的“动画人物染发”,是让谁看不惯了?

时间:2020-07-04 04:36:58阅读:2672
《天赋异禀》里北极星为了掩盖自己的超能力把绿发染成黑色假如2020年还有人煞有介事地宣称“正经人不该染发”,大概率会被人用“大清早亡了”这样的话反驳。然而最近却有一位网友因为染发问题举报了动画片《菲

      天赋异禀》里北极星为了掩盖自己的超能力把绿发染成黑色

      假如2020年还有人煞有介事地宣称“正经人不应染发”,大概率会被人用“大清早亡了”这样的话反驳。

      然而最近却有一位网友因为染发问题举报了动画片《菲梦少女2》,理由是头发五彩缤纷,穿得花里胡哨还在舞台换装,“价值导向有问题”。

      据新浪娱乐报道,该条举报被受理后,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对此“高度重视”,并“立即责令金鹰卡通频道核查整改”。

      在回复中,湖南广电局针对举报者提出的三点疑问进行了解答——

      第一,该动画片讲述的是少女努力奋斗的成长故事,十分正能量,没有价值导向问题;第二,由于动画人物较多,将头发设计成差别颜色是为了提高角色辨识度,并非提倡染发;第三,片中有音乐舞台表演环节,所以才会出现日常服装和舞台服装的切换。

      很多网友都表示,这样的解释在逻辑上是无可指摘的。但金鹰卡通还是第一时间停播了《菲梦少女2》。

      这种处理方式一会儿激起了很多质疑的声音——

      “那我要举报喜羊羊,因为他们都不穿衣服。”

      “这都能举报成功,真的不是愚人节玩笑吗?”“建议看黑白电视。”

      尽管网友们的反应让这场因染发而起的举报风波看起来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可正是这种一边倒的声音让人更加迷惑:

      真的会有人因为动画角色染发去举报吗?

      01总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染发”

      其实,回顾这两年在染发问题上引起的争议会发现,无论是“有人因动画人物染发举报”,还是“举报动画人物染发居然会成功”都有迹可循。

      去年五月,黄磊女儿黄多多曾经因为发色问题上了热搜。

      起因是黄多多的妈妈孙莉在微博上分享了几张女儿的近照,而照片中黄多多的一头紫发十分抢眼,导致这条微博的评论区成了大型的吵架现场。

      一些网友夸赞她“漂亮”,羡慕她的“自由”和父母的“开明”。

      而另一些人则觉得小小年纪染发欠好,既“对身体有害”,又显得孩子太“早熟”了。

      他们翻出来之前黄多多打耳洞、化妆的视频,语重心长地总结道:这孩子真的不像十三岁,太早熟了。

      而这种将“染发”的自由与年龄挂钩的想法,正是这几年屡次出现的染发争议中,最普遍和强势的一种声音。

      正因如此,每当染发因为某个话题出圈的时候,兜兜转转,总是和学生,青少年这类人脱不了关系。

      去年十月,网传西安一高校禁止学生染头发、穿汉服、谈恋爱,如有类似行为,学生将被记处分。

      尽管后续涉事高校迅速否认了这一传言,并表示学校未曾对有上述行为的学生进行过任何处分。

      但同时,该高校也承认,学校发出相关通知的本意,是不提倡本校学生有染发,打耳钉等行为,“毕竟是学生,不应该显得太‘社会’”。

      对于学校的回应,大部分网友都表示难以接受:

      “都是成年人了,学校没资格管这么宽吧?”

      '什么年代了,还在对染发刻板印象,而且还是教书育人的学校。'

      然而一片反对声之中,也不乏支持学校决定的人:

      “学校是学知识的,头发染得花花绿绿不如去混社会算了。”

      “我同意,染个棕色黄色还行,又蓝又绿的真心欣赏不来。”

      而这件事的荒谬之处在于,当被限制染发的对象从黄多多这样的孩子变成成年人的时候,网友们原先那套“长大再说”的说辞却突然失灵了。

      长大后的黄多多们并没有迎来期待中的“染发自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语境和身份——学校与学生

      在这一套逻辑下,染发依然不被当成一种单纯的小我选择,而是会不成避免地被冠之以影响力,被贴上“不伦不类”的负面标签。

      毕竟对于“该以学习为重”的学生来说,染发这样追求美或者个性的行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注定会非常显眼。

      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成长表现的关注往往是通过一些“好学生”和“不学好”的标签,于是这种显眼就成了判断他们“注意力不在学习上”“影响同学”甚至“有早恋倾向”的重要指标。

      嘉年华》里,小文妈妈得知女儿被性侵,怒斥她蓬首垢面、衣服不三不四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染发艺人在面向大众的电视节目中越来越被避讳了。

      比如,湖南卫视曾在一份“宣传提示”中点名指出大张伟、李诞等艺人在节目中的发色不敷“健康向上”,于是曾经表示“染发是对叛逆的最后一点坚持”的大张伟迅速认怂染了黑发。

      而在浙江卫视的另一档节目中,也有艺人因为一头粉色头发被全程打上瓢虫马赛克。

      对于这种行为,很多观众表示难以理解:

      “艺人们的职业性质本就决定了他们的小我造型不会太过日常,染烫头发也是屡见不鲜,这也有必要整改吗?”

      但与此同时,“误导青少年”这块牌子又被支持者搬出来,以证明电视台的做法很有必要。

      从最初的“染发太早熟”到后来的“染发带坏青少年”,对于染发的刻板印象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渐渐破除,反而不竭“与时俱进”,被固化加深。

      02染发是如何和“不良”挂钩的?

      每当染发的议题被推优势口浪尖时,很多人会不由得产生这样的疑问:染发为何会成为不良的代名词?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因为影视剧中的不良少年往往会染发纹身,所以久而久之这些行为就成了观众眼中的一种负面符号。

      的确,在大量的影视剧中,那些成绩极差、酷爱打架的少年往往都会以一头扎眼的金发来显示自己的差别凡响。

      在日剧《我是大哥大》里,主角三桥在下决心转学成为一位不良少年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理发店染了一头黄卷发。

      而电影《伯德小姐》里,女主角克里斯汀也是以一头粉发表达叛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