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燃烧》归纳为青春偶像类,估计大家没啥大的意见,毕竟后面几位青年角色的情感戏份会越来越突出。而真实的老年人题材《三叉戟》,从开篇到故事步入正轨,都是以邻近退休的中老年刑警为叙述主体,才是真“老年题材”。
陈建斌 ,董勇 ,郝平 这老三位,凑一路接近两百岁了。而且在电视剧领域各自有各自的擅长——四爷陈建斌一堆著作,从客串琼瑶老奶奶《梅花烙》里面一句台词和王学兵分着说,到后来《乔家大院》结识”红颜老去“之前的蒋勤勤共携连理,
以及《甄嬛传》那个喜怒不形于色,万红丛中一点绿压阵的”四爷“雍正帝,他愣是把自己的现实生活和角色塑造,合成了一体。
之前还有人吐槽四爷演戏从来一个表情,最起码在《甄嬛传》里面你可以说四爷颜值不敷,神态也太单一,但是你真不行说这拉着脸的皇帝,不像皇帝。
董勇,是军旅和法制刑侦题材的专业户,天生长了一副义正词严的片区刑警的脸。于是,二三十年在刑侦剧领域摸爬滚打,就是配角儿,现在也已经是行业翘楚了。
而郝平,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只要你看见那张脸,你肯定能够”哎哎哎“半天,想起很多影视剧里面的金牌群演。
这三人做主打,要的就是打破最近几年小年轻光顾着你侬我侬不干正事儿的刑侦剧的歪门邪道。用人家几十年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人之常情和生活阅历,展现出一种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的刑警生活!
好演员也需要好编剧好题材发挥啊
电视剧《三叉戟》改编自警察作家吕铮的同名小说,讲述曾被警界荣称为“三叉戟”的三位人民警察
20年后,他们因为当年的直属领导兼老同事意外牺牲,激发了三小我对于案件的关心,三小我私心想为老下级报仇,结果顺藤摸瓜牵扯进大案,三个老江湖再次携手同行,重振雄风再战江湖。
吕铮的原著小说一路接地气的警察形象,贴近现实的侦破环境,以及幽默诙谐但是骨子里一腔正气的内核情怀,同时荣获金盾文学奖、燧石文学奖,在影视化方面除了这部电视剧,还同时拍了电影版。而电影版演员阵容也不弱,出动了姜武,郭涛,张志忠三位来扮演这三个角色。
(科普一下,姜武代表作品《空镜子》,郭涛有《父母爱情》傍身,张志忠是国家话剧台柱子级别人物,影视剧方面《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海瑞,堪称官场楷模,最近给罗晋李一桐做配出演《鹤唳华亭》的皇帝,气场碾压哭满全程的脓包太子。)
三个老炮儿一台戏,就连夫人都不是吃素的!
在《三叉戟》中,陈建斌、董勇、郝平分别饰演警务人员崔铁军(大背头)、徐国柱(大棍子)、潘江海(大喷子),外号代表了他们各自的特点。
大背头擅长推理侦查,是团队的智囊;爆脾气的大棍子则是武力担当,抓捕方面的一流好手,但是为人耿直的张译,被他抓捕的居然有很多人念他的好,最后反过来成为了为他提供消息的线人;而大喷子则是非常优秀的预审人员,也就是负责玩嘴皮子的审讯高手,在审讯方面软硬兼施,直爽迂回那是驾轻就熟,再老奸巨猾的罪犯,基本逃但是他的迂回战术。
三小我性格、特长各不相同,原本是很难和平共处的,但他们经过擅长统筹管理的后勤人员老夏融合后,逐渐成了配合默契的三叉戟组合,拥有超强破案能力。
而在老夏牺牲以后,新一代的支队长
但是,林楠是典型的哄着让老三位出手,而老三位家里,可是有三个不容小觑的人物。大背头家里有个出身军政机关报社的资深记者,那是在体制内部如鱼得水多少年,在家里一旦发作起来训人的话是一套一套的。从国家政策到集体利益再到小我理想,从诗词歌赋到宇宙洪荒,旁征博引领会思想,不把你说服了绝不算完。
而徐国柱有一个还没彻底挑明关系的女友,是三小我经常扎堆吃饭的小饭馆老板娘,文能制服诱色狼,武能一瓶二锅头一口闷,完了砸碎瓶子直接上。小饭馆迎来送往,都在
至于潘江海那个一本正经的银行管理人员的老婆,看起来就是一名金融届资深人士,专业知识过硬,在行业里也是翘楚级别的人物。
所以,脱离了警察这个职务,这老哥三人,生活里也是久经考验,历尽沧桑的战斗人员!
警察也是人,没有那么多神话的部分。
《三叉戟》的厉害之处,一是把主角从年富力强改成了年老,体能逐渐降落的时期,需要用更多的热情与理念来支撑那些高强度的行为。
于是,诞生了第二点最为拉近观众共情的优点——他把警察当成人一样的在描写。没有那些福尔摩斯的超强智力,没有CSI,《识骨寻踪》里面那样强有力的技术和机械支持,他们完全是靠人力,在走访与追索的过程里,一点点的挖掘出现实生活里潜藏的危险和异常,再一点点的用法律手段来弥补这些异常和危险酿成的损失。
《三叉戟》摆脱那种小年轻过于神乎其技的判断力和专业素养把警察拉下神坛,却意外地得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三叉戟》用很生活化的方式,让观众看到当前警务工作者最日常的办理案件的过程,他们的东跑西颠,他们的昼夜蹲守,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烟火气,他们的中老年焦虑,用这些“接地气”的细节积累,拉近观众距离,引起大众同理心,形成一种构建两者之间相互理解的最好方式。
稳住,稳住,这不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