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结构形式

时间:2021-02-23 17:12:13阅读:1156
元杂剧的结构形式是四折一楔子。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
      元杂剧的结构形式是四折一楔子。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首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首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品。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杂剧是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但雄厚了久已在传统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群众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有多种条件和因素:前代各种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杂剧形式上的各种借鉴,浩繁文人参预戏剧活动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很多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有助于杂剧的兴盛。当时戏剧演出的广泛,上自宫廷,下至平民社会,观赏戏剧演出成为一种娱乐习惯,演出的商业化带来的竞争性,也是杂剧兴盛的原因之一。而从文学剧本方面说,首要的一个因素是涌现了一些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作家。他们有的是“书会才人”,有的是“职业演员”,更多的是明珠暗投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种身份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的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群众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也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成就的普遍提高。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